为什么“红笺为无色” ——晏几道“此情深处,红笺为无色”一解

为什么“红笺为无色” ——晏几道“此情深处,红笺为无色”一解

为什么“红笺为无色”

——晏几道“此情深处,红笺为无色”解

思远人

晏几道

红叶黄花秋意晚,

千里念行客。

飞云过尽,

归鸿无信,

何处寄书得?

泪弹不尽当窗滴。

就砚旋研墨。

渐写到别来,

此情深处,

红笺为无色。

“此情深处,红笺为无色”是名句,对它的理解,值得玩味。

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理解为:“原因是:红笺被泪水浸湿。由于情到深处,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,泪水落到纸上,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。”

这个答案来自著名词学家夏承焘(1900—1986)的解说:“晏几道《思远人》此词就“寄书”二字发挥,写以泪研墨,泪滴红笺,情愈悲而泪愈多,竟至笺上的红色褪尽。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,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。”

但我们对此表示怀疑。词中“泪”并未落到纸上,落到纸上是分析者的合理想象。况泪落在纸上,如果纸全沾湿了,怎么写字呢?不全打湿,纸又不会变淡。当泪水浸渍开来以后,宣纸可能就朽了,再写字来就没意思了。

夏承焘的解说可能来自于陈匪石(1884—1959)《宋词举》:“‘渐’字极宛转,却激切。‘写到别来、此情深处,墨中纸上,情与泪粘合为一,不辨何者为泪,何者为情。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,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。”

“墨中纸上,情与泪粘合为一”是用泪水和墨一起书写在红笺上。而后一句解释就不那么清楚妥贴了。

红笺变为无色,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。这里显然是主观的写法,写出情之深与痛。这点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。问题是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。果真是泪掉在纸上,泪多让红色变淡,因而夸张出来的诗句吗?

我们看词中主人公并没有一边写,一边掉眼泪在纸上,而是说掉的泪“就砚旋研墨”,即泪掉于砚盘里,旋用泪研墨,然后书写在纸上。并没有说边写边掉眼泪在纸上,使红笺变无色。

一个“旋”字及其所处位置特别紧要,写出主人公以泪滴研墨,以饱含泪水的墨笔书写的情状。主人公就这样掉泪、研墨、书写,掉泪、研墨、书写。写着写着,写到分别以来,思念之苦,红笺就为无色了。因此,这里的眼泪出了问题。开始的时候还是透明的泪水,研成的墨写在红笺上也还是黑色的,但写到分别之痛苦时,流出的是血泪,血泪研为墨写的字就不再是黑色的了,而是血红色的了,而红笺也是红色的,因而红笺上的字就没有颜色了。“红笺为无色”,即红笺上的字为无色。

这样写的妙处在于用“泪”代表情,以“血泪”代表离别的痛苦。形象化了写情书思念这一情景。

附:▶ 《韩非子‧和氏》: “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 山之下, 三日三夜, 泣尽而继之以血。”后用以指带血的眼泪, 一般指极度悲痛而流的泪。

▶ 晋 陆机 《赠弟士龙》诗之九: “抚膺涕泣, 血泪彷徨。”

▶ 唐 无名氏 《灵应传》: “至 申胥 乞师于 嬴氏 , 血泪污于 秦 庭, 七日长号, 昼夜靡息。”

▶ 清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 “晓来谁染霜林醉,总是离人泪。”

▶ 清 曹寅 《吊亡》诗: “清霜九月侵罗衣, 血泪洒作红冰飞。”

相关作品

老年机如何连接服务器上网 365bet娱乐投注

老年机如何连接服务器上网

❤️ 172 📅 09-09
【概率论】联合分布 365bet特点

【概率论】联合分布

❤️ 813 📅 08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