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王萌华
选择护理学这个专业时,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监护室工作,真正成为一名监护室的护士。入职后,我常自我反思:为什么是我?我要做些什么?我可以做得好吗?
记得读书时教《护理学导论》的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问过我们“同学们,你们觉得护理是什么?”有个同学给出了极为高深的回答:偶尔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在安慰。但老师说:“护理是一门艺术。”这是谁也没想到的答案。
护士是挺美的。利落的盘发,甜美的微笑,整洁的制服,轻柔的举止,再加上相由心生,大部分护士看起来都是和善、亲切的,礼仪课上的下蹲、弯腰、行走、站立都能体现出护理独特的魅力。但“艺术”的含义比我想得更复杂、更深刻。
工作以后第一次感觉到“艺术感”是在一次心肺复苏练习课上,跟我一组的同事动作规范利落,指令清晰简洁,声音大方洪亮。当时我站在她背后观摩,发现她的姿势非常稳定,胸外按压有强有力的节奏,身体的起伏仿佛带有韵律感,我的心里只有一种想法:“天哪,原来胸外按压可以这么美!”
从那时起我开始重视各项操作的动作美感,尤其是胸外按压,每每遇到患者需要抢救,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她的背影,我会不自觉地模仿她的动作。一次抢救,我发现我们组里也有一个胸外按压特别优秀的同事,不过那时的我已经在衡量标准上加上了“有效按压”。看着她每一次按压能把收缩压按至80毫米汞柱左右,我心中极为叹服:“动作规范、节奏稳定、按压有力”,实在是没有比这更有艺术感的了!
最近读过的《浙一路·流光溢彩:浙一护理史》这本书中也描写了许多美丽、充满艺术感的场景,比如说“金爱云护士长和徐红霞护士怀着忐忑的心情尝试第一例PICC 置管,患者再也无需承受反复穿刺的痛苦,对PICC赞不绝口……金爱云护士长以精湛的技术、敢为人先的精神为血液科患者开展PICC置管,血液科治疗室是如今静脉置管室的雏形……”书中配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金爱云老师穿戴整洁,一手持B超探头,神情放松,眼神坚定,患者安静平和地躺在操作床上,与金爱云老师共同看向显示屏。我想她的心中是新奇,是期待,是安心。
还有这样一张照片,各位支援南非的护理成员站在白色帐子前,大家伸直手臂,将手掌叠在一起,每一位成员都穿着朴素的白色短袖,面带微笑,发型并不很整洁,脸上似乎还带着汗水,但那扑面而来的蓬勃的生命力让所有读者发出会心一笑。护理是一门艺术,也许正是因为有无数护理人员对这个专业保持专注、专业、专心,用无私无畏的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位需要被护理的人。
为什么是我?我要做些什么?我可以做得好吗?我的答案是:为什么不能是我;我要做所有能做的事;我可以做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