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癌症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,令人聞之色變。無論是預防癌症發生、輔助癌症治療,或是預防癌後復發,「如何降低癌細胞的威脅」是許多人關切的焦點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指出,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。雖然癌症的成因複雜,涉及遺傳、環境等多重因素,但科學研究證實,我們的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,對於延緩癌細胞生長、降低罹癌風險,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本文整合多方專家的建議,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原則與生活習慣,為身體打造更強健的防護網。
飲食能抗癌嗎?建立正確的觀念
在探討具體食物之前,必須建立一個核心觀念:沒有任何單一的「神奇抗癌食物」。癌症的成因極為複雜,單純調整飲食並不能「治癒」癌症,也無法保證絕對不會罹癌。
許多坊間流傳的昂貴保健品或偏方,多半缺乏嚴謹的科學實證。癌症專家提醒,我們應追求的是「科學實證的因果關係」,而不是迷信理論上的推斷。
正確的飲食觀念是:– 降低風險: 透過均衡營養的飲食模式,降低慢性發炎,減少細胞病變的機率。– 輔助治療: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,攝取足夠的營養(甚至可能需要比平時多20%的熱量)至關重要,以避免營養不良,維持體力與免疫力,才能承受具挑戰性的治療。– 預防復發: 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,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。
延緩癌細胞生長的七大飲食原則
專家建議,與其尋找單一食物,不如專注於建立整體的飲食模式。以下七大原則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,即便是正在接受治療的人也適用:
1. 攝取足夠膳食纖維(全穀蔬果)
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腸道菌叢、促進腸胃蠕動,縮短致癌物質停留在腸道的時間,有助於降低大腸癌風險。應多食用蔬菜、水果及全穀類(如糙米、燕麥)。
2. 選擇健康油脂,避開飽和與反式脂肪
油脂的選擇至關重要。– 推薦: 烹調時多採用橄欖油、亞麻籽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。每週至少吃1-2次富含 Omega-3 的魚類(如鮭魚、鯖魚)。– 避免: 應減少奶油、豬油、雞油等動物性飽和脂肪。同時要警惕「氫化油」(反式脂肪),它常隱藏在烘焙食品、餅乾和各式零食中,易誘發體內發炎。
3. 擁抱彩虹蔬果,攝取抗氧化物
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,這些是天然的抗氧化劑,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。
紅色: 番茄(茄紅素)
黃橘色: 胡蘿蔔、南瓜(β-胡蘿蔔素)
綠色: 菠菜、十字花科蔬菜(葉綠素、類胡蘿蔔素)
紫黑色: 藍莓、黑莓、葡萄(花青素)
4. 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
攝取過多的紅肉(牛、豬、羊)已被證實會增加大腸癌風險,建議每週攝取量不超過500克。應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品,如香腸、火腿、培根、熱狗等,它們在製程中可能產生致癌物(如亞硝酸鹽),被列為一級致癌物。
5. 採用健康的烹調方式
烹調方式會直接影響食物的致癌風險。– 推薦: 多採用水煮、清蒸、涼拌、燉、燜或快炒,能保留較多營養,也減少致癌物產生。– 避免: 避免高溫油炸、過度燒烤或煙燻。食物烤焦的部分(含有苯并芘)應丟棄。同時,避免重複使用食用油。
6. 注意食品安全與衛生
癌症治療期間免疫力可能較弱,更需注意食安。
儲存: 食物應保存在適當溫度(冷藏低於4°C),避免食用發黴食物(可能含黃麴毒素)。
處理: 生熟食砧板、刀具應分開。處理生肉後要徹底洗手。
容器: 避免用塑膠袋或免洗餐盒盛裝熱食,以免塑化劑滲入。微波加熱請使用玻璃或陶瓷容器。
7. 善用天然香料
在烹調中添加天然香料,不僅能增添風味,還能增強免疫力。例如大蒜(大蒜素)、薑(薑醇)、咖哩(薑黃素)、辣椒等,都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。
專家推薦:十大助益健康的防癌食物
綜合多項研究,以下食物因富含特定營養素,被認為對預防癌症有正面助益。
食物類別
主要營養素/植化素
潛在益處(根據來源資料)
十字花科蔬菜
吲哚(Indole)、蘿蔔硫素
如綠花椰菜、高麗菜、芥藍,有助於降低腫瘤風險。
莓果類
花青素、鞣花酸、抗氧化劑
如藍莓、蔓越莓、黑莓,有助於保護DNA,增強抗氧化力。
豆類
大豆異黃酮、膳食纖維
尤其是黃豆,研究證實其異黃酮有助降低乳癌風險,破除迷思。
番茄
茄紅素(Lycopene)
強效抗氧化劑,與降低攝護腺癌、乳癌風險有關。
堅果
不飽和脂肪酸、Omega-3
如核桃、杏仁,有助於減緩癌症延展速度,但應適量攝取。
大蒜
大蒜素、硒元素
具有抗菌、抗腫瘤特性,有助抑制癌細胞增殖。
綠茶
兒茶素(EGCG)
抗氧化劑,有助於清除自由基,減少癌細胞發生。
全穀物
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
如糙米、燕麥,有助於腸道健康,具抗發炎特性。
葡萄
白藜蘆醇(Resveratrol)
存在於葡萄皮,被認為有助於抑制腫瘤生長。
深色葉菜
類胡蘿蔔素、醣脂
如菠菜、羽衣甘藍,富含多種維生素與抗氧化物。
應盡量避免的七類食物
在積極攝取好食物的同時,更要主動避開「致癌食物」。
加工過的肉類製品: 如香腸、火腿、培根、燻肉等(一級致G物)。
醃漬或煙燻食物: 如鹹菜、臘肉、燻魚。高鹽且含亞硝酸鹽。
油炸與香脆零食: 如洋芋片、薯條。含高鹽、反式脂肪,高溫油炸會產生丙烯醯胺。
含氫化油的加工食品: 如烘焙食品、餅乾、酥皮。含反式脂肪,易促使身體發炎。
含高量精製糖的食品: 如糖果、蛋糕、汽水、甜飲。高果糖玉米糖漿會誘發體內發炎。
酒精飲料: 過量酒精會增加口腔、食道、肝、大腸癌及女性乳癌的風險。
發黴的食物: 如發黴的花生、玉米,可能含有強致癌物「黃麴毒素」。
超越飲食:降低癌症風險的關鍵生活習慣
飲食只是抗癌拼圖的一塊。若要全面降低癌症風險,必須搭配以下生活習慣:
1. 戒除菸草與檳榔
吸菸(含二手菸)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,且與多種癌症相關。嚼檳榔則會導致口腔癌。戒除這兩者是預防癌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
2. 保持健康體重與規律運動
肥胖是僅次於菸害的可避免致癌因子。規律運動(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)不僅能控制體重,本身也能降低乳癌、大腸癌的風險。每天散步30分鐘也有顯著效益。
3. 做好防曬措施
皮膚癌是最常見也最容易預防的癌症之一。應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間長時間曝曬,外出時使用防曬霜、戴帽子並待在陰涼處。
4. 接種疫苗
部分癌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,可以透過疫苗預防。例如:– B型肝炎(Hep B)疫苗: 預防B肝病毒感染,降低肝癌風險。– 人類乳突病毒(HPV)疫苗: 預防HPV感染,可降低子宮頸癌及其他相關癌症的風險。
5. 避免高風險行為
安全的性行為(使用保險套、限制伴侶數量)有助於預防HPV和HIV。不共用針頭可預防B型、C型肝炎及HIV,這些都與癌症風險相關。
6. 定期癌症篩檢
定期篩檢(如乳房X光攝影、大腸鏡、子宮頸抹片、口腔黏膜檢查)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關鍵。癌症若能早期發現,治療成功率將大幅提高。
7. 保持正向心態
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有助於喚醒身體的抗癌潛能,遠離焦慮。
常見問題
Q1: 只靠飲食可以治癒癌症嗎?
A: 不行。癌症專家強調,癌症是複雜的疾病,成因包含遺傳、環境等。飲食和生活方式是「輔助」治療、降低風險和預防復發的重要環節,但絕對不能取代正規的醫學治療(如手術、化療、放療等)。
Q2: 癌症患者是否需要吃得更營養?
A: 是的。許多癌症病人並非死於癌症本身,而是死於營養不良導致的免疫力下降或併發症。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熱量攝取應比一般人多20%,並且需要足夠的蛋白質來修復組織,以維持良好體力接受治療。
Q3: 聽說黃豆(大豆)含有雌激素,會導致乳癌嗎?
A: 這是常見的迷思。多項研究指出,黃豆中的「大豆異黃酮」屬於植物雌激素,其結構與人體雌激素不同。適量攝取天然的非基改黃豆製品(如豆腐、豆漿),反而有助於降低乳癌的風險。
Q4: 需要額外補充「抗癌」保健品嗎?
A: 不建議過度倚賴。目前沒有充分研究顯示服用特定保健品能有效預防癌症,均衡的飲食才是獲取營養的最佳途徑。部分高劑量的補充品甚至可能增加罹癌風險,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。
總結
癌症的預防與對抗是一場長期的戰役,關鍵不在於任何單一的「神奇食物」,而在於建立一個全面、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模式。這包括選擇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的原型食物、採用健康的烹調方式、避開加工食品與致癌物,並搭配規律運動、保持健康體重、戒除菸檳以及定期篩檢。透過落實這些日常生活中可控的選擇,我們都能為自己的健康築起一道最堅實的防線。
資料來源
吃得正確,延緩癌細胞生長!專家:7大飲食原則、少吃7食物
癌症預防:降低風險的7 個建議- 妙佑醫療國際
不是調整飲食就可抗癌